发布日期:2025-10-12 09:05 点击次数:135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在俄乌冲突不断激化、局势持续升级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中东地区,也正经历着剧烈的局势变动。
眼下,随着以军加强对加沙城的攻势,已有超过75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城撤离至加沙地带南部。统计显示,在以军发动大规模攻势之前,约有100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加沙城。加沙本就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也进一步升级了。
据以色列《国土报》28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结束加沙地带战事、释放被扣押人员的“21点计划”已提交给相关斡旋方。目前,哈马斯未收到斡旋方新提议,且加沙地带停火谈判自9日多哈以色列袭击哈马斯高层事件后已暂停,巴以冲突何时结束尚无定论。
关键时刻,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事。
第一件事,胡塞武装再次发射“巴勒斯坦-2”型多弹头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9月29日凌晨,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称,胡塞武装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地区多个敏感目标发射“巴勒斯坦-2”型多弹头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行动成功;还发射两架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南部埃拉特的乌姆拉什地区的军事目标。
展开剩余83%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于声明中明确指出,其组织的两次军事行动均已顺利达成既定目标。萨雷亚还在视频中呼吁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坚定对抗以色列,支持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及其抵抗运动。
以色列国防军证实,当天凌晨宣称成功拦截一枚自也门方向飞来的导弹,受此影响,以色列中部多地紧急拉响防空警报。但以军未明确说明拦截是否完全成功,多数情况下,未明确提及成功往往意味着拦截未达预期,否则以方定会借此彰显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25日,以色列军方出动数十架战机,对胡塞武装总参谋部等多处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以国防部长卡茨称,打击多个军事营地致数十名武装人员死亡,摧毁大量无人机及装备,此次行动是对24日胡塞武装无人机袭击的直接回应。
此次空袭事件导致11人死亡,206人受伤,其中伤亡人员多为妇女和儿童。在遇难者中,明确包括2名成年女性和4名未成年儿童。
稍早前,一架无人机冲向海滨长廊后爆炸,人群惊慌失措。“红色大卫盾”称爆炸致至少22人受伤。当晚,胡塞武装宣称负责,称派出两架无人机突破以拦截系统并命中目标。这是埃拉特一周内第二次遭此类袭击,也是胡塞武装第二次突破以防御。事发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飞美航班上,得知后命令以军反击。
当下,胡塞武装与以色列是非难辨,但双方正激烈对抗,陷入“以怨报怨”怪圈。胡塞武装从低空慢速无人机到高超音速导弹,轻松突破以色列防线,让其引以为傲的防空体系千疮百孔,这冲击了以色列军事与安全感。
若对抗升级,以色列将付出沉重代价。此外,美国对胡塞武装持续袭击以色列未作回应,此前美军多次与胡塞武装交锋未占优势,最终停火脱身。如今美以关系微妙,特朗普政府未必会为以色列再卷入对抗。
近期以色列进攻加沙城引众怒,特朗普对以态度大变。
第二件事,特朗普态度大变!美国“21点计划”计划,以色列将不得不做出“痛苦且重大”的让步
《以色列时报》9月27日援引以色列第12频道消息称,当地时间29日与特朗普会面前,内塔尼亚胡及其团队预计,依美方加沙战争停火方案,以色列将作“重大且痛苦”妥协,这些妥协与以既定政策及内阁决策相悖,尤其是方案中关于扩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战后加沙参与度的要求。
美正对卡塔尔施压,促哈马斯接受方案,将外交压力转至以方。此次美明确鼓励巴勒斯坦人留加沙,立场重大转变。今年2月,特朗普曾提美接管加沙并迁移约200万居民方案,震惊世界。
由此可见,当前国际舆论的走向正对巴以局势产生着影响,同时也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立场,对以色列施加压力以推动停火达成。
此外,该计划提出,加沙重建有进展且巴权力机构改革完成后,将为未来巴勒斯坦国发展开辟道路。《以色列时报》称此与特朗普政府政策分歧大,因其未明确支持“两国方案”。计划还设想由美国牵头,与以、巴对话商定“和平共处”前景。当地时间26日,特朗普表示准备29日会见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透露将达成结束加沙冲突、促成被扣押人员获释的协议,但未提供细节及时间表。
即便美以展现强硬姿态,在“一边倒”的国际形势下也不得不妥协。美国压力能否结束加沙战火,尚待后续。同时,美伊局势升级,加剧了中东乱局动荡。
第三件事,伊朗总统在联合国现场,目睹国家遭安理会全面制裁
29日,安理会投票结果揭晓,联合国决定恢复对伊朗全面制裁,此决策有美英法德等国推动。恢复制裁后,英法德警告伊朗勿升级局势,还称重启制裁不意味外交努力终结,会继续与伊商讨方案。
此前各方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相关制裁曾暂停,后欧盟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并配合美国施压,伊朗无力改变局面。当时在联合国现场的伊朗总统,只能看着国家再遭制裁后无功而返。
据其透露,美国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并交出铀库存,才暂缓制裁三个月,伊朗总统认为这是“羞辱”。佩泽希齐扬当选总统时承诺解除外部制裁,否则辞职,但一年多过去,他未兑现承诺,国内矛盾未缓和,与美谈判僵持,只能看着联合国重启制裁。
美西方挥动“制裁大棒”后,期望伊朗重回谈判桌,但伊朗不会屈从。制裁重启后,伊朗立场坚定:美退出伊核协议后,英法德推动恢复对伊制裁,本质是政治打压,损害国际公信力。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称,美欧“快速恢复机制”无法律效力,政治鲁莽、程序有缺陷。他重申,依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相关限制措施将于今年10月18日永久终止,伊朗不承认任何延长或恢复限制的行为。
当下,伊朗若想走出当前困境,关键并非谋划如何对美国和以色列实施报复,而是思考如何让对方心存忌惮。然而,伊朗国内态度不够坚定,仍对美伊之间的谈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于拖延至今,白白错失了诸多宝贵机遇。
若当前局势继续恶化升级,那么伊以之间很有可能再次爆发冲突,甚至不排除伊朗与西方国家产生冲突的潜在风险。一旦如此,中东地区势必将被卷入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之中。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后续局势究竟会如何演变,我们且拭目以待。
发布于:河南省